守护中国传统文化

钱穆说太平天国成功了就没有中国历史了,他其实代表了一种清朝到民国一直存在的“本土派”人士,毫无疑问他们肯定是爱国的,但他们爱的是士大夫的中国。到现在我们其实也能看到一些这样的人,他们学的是传统中国的学科,对我们来说是比较“异域”的,无论是文言的文学,还是传统医药,还是传统的史学。从这个点来讲,我们是比较西化的人,对传统中国不够了解。 一分为二地看待本土派,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优点。世界上现存的传统文化其实不多:古希腊文明、基督宗教、伊斯兰宗教、印度宗教、中国文化。是什么让世界文化有了多样性?除了地理等强因素外,我们也要肯定“本土派”的作用。他们的产生是现实的产物、历史的产物,我们要承认现实,要分析原因。中国文化能够坚挺存在,必然是这些人做对了什么。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士大夫这样的上层阶级主导的文化,而是要将文化全民化,即“盗取火种”。 文化冲击下,对“本土”与“外来”的思考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。每天都有几门语言在消失,都有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在消亡。为了精神的自洽与愉悦,我们必须要回答:我们是什么?我们的信仰是什么?想象一个说着西语、信仰天主教的印第安人,他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会是怎样?或者想象当你改换了语言和宗教,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,会是怎样的境遇?我想,这是很难愉悦的。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很难改变,也许很多人根本无法融入别的文化。文化是多元的,没有哪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好,人们只有在自己的文化中才是舒适的。 我们应当守卫自己的文化。印度被英国殖民过,但是从一个印度人的名字中我们也能看出他是个印度人。可我们却在给自己起英文名,只看名字会误以为是英国人或美国人。很多国家都在节日、正式场合穿自己的服装,而我们穿西装,好像西方人。我想提醒的是,一个美国华人,怎么去教堂,怎么讲英语,他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,别人看他只会觉得他沐猴而冠。我们是中国人,不单单因为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,还因为我们信仰中国文化。这不仅是对自我认同的确定,而且是自尊自爱的表现。学别人,跟在别人后面,永远不会被别人尊重;与他们不一样,有自己的信仰,才和别人是平等的。

阅读更多

费孝通《乡土重建》(后半部分)导读

这是我在学习会上的一次导读宣讲,可以跳到后半部分查看 PPT 版本,也可阅读文字版本。 费孝通简介 生平 费孝通(1910 年 11 月 2 日 - 2005 年 4 月 24 日),男,江苏吴江人,中国社会学家、人类学家、民族学家、社会活动家,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。

阅读更多

对香港基金、美国基金、越南股票的一点简单介绍

大家应该对港股、美股有一定了解,但对更多的海外基金、股票还没有头绪。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研究成果,分享给大家。同境内类似,一般也在银行 app 或券商 app 里操作,以下大都以香港的富途 app 为例。 香港基金。投资范围很广,美国、亚洲、越南、印度、东盟等都有。场内基金主要以 ETF 为主,富途「搜 ETF - 点了解详情 - 点立即体验」即可查看列表。场外基金,富途应该也有基金账户和买卖功能。

阅读更多

出上海记

准备工作 先看看能去哪 其实也没细看。在武汉的朋友甩过来一个地址,说隔离完了来他家居家,于是乎把武汉纳入备选方案。 目标是到湖南江西去,但看到一个 6 月 1 号的网图,好像是不接收上海来的旅客。之前没去过这两省,人生地不熟,就没花时间研究。现在看来很可能是错的,估计大多数地方对上海应该都是“7+7”(7 天集中隔离+7 天居家监测)。

阅读更多

止于知其然

我不喜欢学别人的理论心得。他们之所以境界开阔,也不是学的别人,是自己思考的理论。他们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,理论只是他们的产品。所以我同他们一样,也从自己的思考得到总结。我解决的只是我自己的问题,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。奔着解决自己问题的目的,在路上也会看看别人的东西。但最终解决的时候,靠的还是以自己为主,跟别人的东西还是不太一样。 我认为学习的偏差会带来新的创造。学得一致,得到的是“山寨”;学得有偏差,才会有新创造。况且也不可能学得完全一致,因为我们没法真正理解巨人。试想一下,我可能要花几十年、上百年时间才能学完他们了解到的东西。我没有那个时间,所以理论上我无法完全与巨人们感同身受,无法完全拥有他们的视野所需的全部基础。我会说:我不懂社会学,不懂心学,不懂马克思,但我可以说:我懂我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。对于前人的理论,我们应该不求甚解,因为可能到死也不会完全理解。但重要的是,我们怎么借鉴他们的理论成果,怎样度过我自己的一生,也就是怎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。 我们不应该学习和了解那么多的东西: 比如王阳明说「顿悟」,那就够了。他得到了什么?心学是什么?我不知道。我知道「顿悟」这两个字就够了。 比如梭罗说「物质简朴,心灵自由」,我也认同,那就够了。超验主义是什么?我不知道,我也不学习。我知道「物质简朴,心灵自由」对我来说是应该的,就够了。 比如马克思「反对哲学,否定哲学」。哲学是什么?我不用学习,我知道哲学没用就够了,重要的是实干。 比如多位先知说「造物主创造了一切」,那就够了,不必再苦苦追问。 比如佛学是什么?我也不知道。但有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句:「苦海无涯,回头是岸」。 人生已经够短了,不需要做加法,而是需要做减法。人生太艰难,是因为我们要知道的东西太多。所谓的学无止境,又何尝不是一种苦海无涯?我们应当删繁就简、返璞归真,回到孩子般的天真状态。应当止于知其然,不再求得知其所以然,以实现有限的知识自由。 我将这样一种状态总结为「知识简朴」。知道太多、求索更多,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,反而会不幸福、不自由。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,物质的数量是天文数字,可多少人成了物的奴隶,失去了在原野上的自由。而知识的数量更为惊人,可多少人在求索中迷茫,失去了选择的能力。物质需要简朴,知识也同样需要。
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