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于知其然

我不喜欢学别人的理论心得。他们之所以境界开阔,也不是学的别人,是自己思考的理论。他们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,理论只是他们的产品。所以我同他们一样,也从自己的思考得到总结。我解决的只是我自己的问题,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。奔着解决自己问题的目的,在路上也会看看别人的东西。但最终解决的时候,靠的还是以自己为主,跟别人的东西还是不太一样。

我认为学习的偏差会带来新的创造。学得一致,得到的是“山寨”;学得有偏差,才会有新创造。况且也不可能学得完全一致,因为我们没法真正理解巨人。试想一下,我可能要花几十年、上百年时间才能学完他们了解到的东西。我没有那个时间,所以理论上我无法完全与巨人们感同身受,无法完全拥有他们的视野所需的全部基础。我会说:我不懂社会学,不懂心学,不懂马克思,但我可以说:我懂我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。对于前人的理论,我们应该不求甚解,因为可能到死也不会完全理解。但重要的是,我们怎么借鉴他们的理论成果,怎样度过我自己的一生,也就是怎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。

我们不应该学习和了解那么多的东西:

比如王阳明说「顿悟」,那就够了。他得到了什么?心学是什么?我不知道。我知道「顿悟」这两个字就够了。

比如梭罗说「物质简朴,心灵自由」,我也认同,那就够了。超验主义是什么?我不知道,我也不学习。我知道「物质简朴,心灵自由」对我来说是应该的,就够了。

比如马克思「反对哲学,否定哲学」。哲学是什么?我不用学习,我知道哲学没用就够了,重要的是实干。

比如多位先知说「造物主创造了一切」,那就够了,不必再苦苦追问。

比如佛学是什么?我也不知道。但有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句:「苦海无涯,回头是岸」。

人生已经够短了,不需要做加法,而是需要做减法。人生太艰难,是因为我们要知道的东西太多。所谓的学无止境,又何尝不是一种苦海无涯?我们应当删繁就简、返璞归真,回到孩子般的天真状态。应当止于知其然,不再求得知其所以然,以实现有限的知识自由。

我将这样一种状态总结为「知识简朴」。知道太多、求索更多,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,反而会不幸福、不自由。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,物质的数量是天文数字,可多少人成了物的奴隶,失去了在原野上的自由。而知识的数量更为惊人,可多少人在求索中迷茫,失去了选择的能力。物质需要简朴,知识也同样需要。



image.png

扫码留言